close

 

 

「鋼琴雙后、重奏至尊」-來自法國的拉貝克姐妹,1968年自巴黎音樂院畢業後就搭檔演出,不但在鋼琴重奏領域中成為國際樂壇最炙手可熱的組合,她們不斷超越自我、積極創新的努力更催生大量創作,成為有史以來演奏最精湛、影響力最巨大的雙鋼琴演奏家。

image

專輯英文名: Brahms 21 Hungarian Dances
專輯中文名: 勃拉姆斯21首匈牙利舞曲
藝術家:
Labeque Sisters

發行時間: 1981年
地區: 德國

image

作曲:Johannes Brahms
演奏:Katia & Marielle Labeque
錄音:Paris, 4/1981
CD編號:Philips 416 459-2

專輯介紹:

雙鋼琴和四手聯彈作為鋼琴藝術世界裡的兩朵奇葩,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這種兩人同時在鋼琴上演奏的特殊形式將鋼琴的層次感和表現力推向了極致,尤其是四手聯彈,以其極具觀賞性的演奏方式風靡一時。

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是由21首「四手聯彈」鋼琴小曲所組成的曲集,雖然每一首樂曲的旋律和風格不盡相同,卻都混合著匈牙利民族音樂和吉卜賽民族音樂的特色:節奏自由,旋律有各種各樣的裝飾,速度變化激烈,帶有一定的即興性;形式雖然沒有統一的規定,但以三段體為最多。勃拉姆斯還寫有其中第1、3、10三首管絃樂隊的改編曲。他從未宣稱《匈牙利舞曲》的旋律是自己所作,但其中一些幾乎可以肯定是他的創作。勃拉姆斯的全部匈牙利舞曲都可歸為世界名曲,尤以前十首最受世人的青睞。

鋼琴家拉貝克姊妹(Katia & Marielle Labèque),卡蒂亞·拉貝克和瑪麗爾·拉貝克分別於1950、1952年出生在法國昂達伊(Hendaye),Labèque姐妹由母親啟蒙學習鋼琴,1961年在法國貝庸(Bayonne)首度公開演出,並在15歲時開始一起灌錄唱片。接著進入巴黎國立音樂學院師從波米埃(Jean Bernard Pommier)。1968年畢業後,卡蒂亞和瑪麗爾而今已經憑借精湛的配合演奏和強烈的個人魅力,成為國際樂壇知名的四手聯彈及雙鋼琴姐妹組合。除古典樂曲之外,拉貝克姐妹也特別擅長彈奏格什溫爵士樂鋼琴作品。

image

舒伯特f小調鋼琴幻想曲 (四手聯彈)
莫扎特D大調鋼琴奏鳴曲 (雙鋼琴)
英文名稱:
Schubert: Fantasy for Piano 4 hands in F minor, D.940, op.103
Mozart: Sonata for tow Piano in D, K.448 (375a)
資源類型:APE
版本:KML
地區:EU
發行時間:2007年
作曲:Schubert, Mozart
演奏:Katia & Marielle Labeque
錄音:Italy, 01/2007
CD編號:KML 1117
作品簡介:

舒伯特的雙鋼琴四手聯彈曲目是音樂史上的瑰寶,舒伯特在鋼琴獨奏曲上的地位或許不如貝多芬、舒曼和莫札特耀眼,但他的四手聯彈卻因為有《f小調幻想曲》、《大二重奏》和《軍隊進行曲》等出色的名作,為鋼琴家和愛樂者所鍾愛。舒伯特雖然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一歲,卻寫了比歷史上任何一位偉大的作曲家更多的鋼琴二重奏作品。主要的因有兩個,一方面是他喜歡借這些作品和朋友及家人同享合奏的樂趣,另一方面,由於是由兩個人同時演奏,所以四手聯彈的作品也就可以擁有比獨奏曲更為豐富的節奏變化和更為複雜多變的和聲,樂曲更富有交響性。

在舒伯特的四手聯彈作品中,《匈牙利嬉游曲,D818》寫於1824年,曲中雖然洋溢匈牙利生活的場景氣氛,卻也帶著舒伯特晚期作品特有的命運音調與受傷靈魂的呻吟。同一年所寫《根據原創主題的變奏曲,D813》,其主題彷彿曖昧和聲色彩的萬花筒,八個變奏則頗富深度,並充滿幻想特質,其中之一還跟貝多芬《第7號交響曲》小快板主題相關。

在這其中,長久以來一直對聽眾有著巨大吸引力的應該算是《f小調幻想曲》(Fantasy for Piano 4 hands in F minor, D 940),這首作品是舒伯特人生最後一年之作(1828),他將之題獻給卡爾伯爵的大女兒,這位小姐曾是舒氏私人學生,也是其單戀對象,因此曲中複雜的心理情結當然其來自有。全曲充滿著唯美、憂傷的情緒,同時又是一首「具有內省、透視力、戲劇張力和說服力的四手聯彈作品」。

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Sonata for tow Piano in D, K448),作於1781年,為與他的女弟子約瑟華·奧文隆漢瑪一起演奏而作。此曲有著許多傳奇的經歷,首先它是莫扎特效應的代表作品之一。國外評論這首奏鳴曲為「神乎其神的莫扎特效應」。

image

芭芭拉·韓翠克絲演唱格什溫
Barbara Hendricks sings Gershwin
版本:PHILIPS
地區:Germany
發行時間:1981年
作曲:George Gershwin
演唱:Barbara Hendricks
演奏:Katia & Marielle Labeque
錄音:Paris, 6/1981
CD編號:Philips 416 460-2

簡介:

喬治·格什溫 (George Gershwin, 1898-1937)
美國著名作曲家,生於紐約布魯克林,曾廣泛接觸和研究通俗音樂領域的各種體裁風格,寫過大量的流行歌曲和數十部歌舞表演、音樂劇,是百老匯舞台和好萊塢的名作曲家。1924年為保爾·懷特曼的爵士音樂會寫了《藍色狂想曲》獲得巨大成功,影響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運用爵士的手法。接著,創作了管絃樂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第二狂想曲》、《古巴序曲》,並以描寫黑人生活的歌劇《波姬與貝絲》達到創作的頂點。
格什溫的卓越貢獻是把德彪西和拉赫馬尼諾夫的風格與美國的爵士樂風格結合了起來,雖缺乏熟練的寫作技巧,卻是個了不起的旋律天才。他的歌曲總是活潑有趣,溫柔清新;大型樂曲則節奏明快,和聲優美,富於幽默感,既有獨特的個性,又是典型的美國風格,因而具有持久的藝術魅力。1937年夏因腦癌去世,年僅三十九歲。

芭芭拉·韓翠克絲 (Barbara Hendricks)
女高音,1948年11月20日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史蒂芬斯,在亞斯本音樂學校師從托瑞爾(Jennie Tourel),1969年到1972年進入紐約茱麗亞音樂院並以音樂學士畢業,期間曾參加過卡拉斯的大師班。1976年在舊金山歌劇院演出蒙台威爾第的《波碧亞的加冕》是她第一次踏上歌劇舞台,而兩年後在柏林以《費加洛的婚禮》中飾演的蘇珊娜獲得個人的國際性成功,逐漸地韓翠克絲成為最耀眼的聲樂名家之一。韓翠克絲不僅是當今最著名的三大黑人女高音之一,同時擁有「來自天堂的聲音」的美譽。

 

 

 

 

image

伯恩斯坦《西城故事》的交響舞曲及歌曲
Symphonic Dances and Songs from West Side Story
版本:SONY
地區:N.Y
發行時間:1992年
作曲:Leonard Bernstein
改/編曲:Irwin Kostal
雙鋼琴:Katia & Marielle Labeque
爵士打擊樂:Trilok Gurtu (Jazz Drums), Jean-Pierre Drouet & Sylvio Gualdo (Percussion)
錄音:Paris, 11/1988
CD編號:SK 45531

簡介:

《西城故事》是伯恩斯坦最著名的音樂劇,完成於1957年並於同年首演。

該劇根據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用音樂處理成現實生活中的事情。歌詞作者是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故事被安排在紐約的一個小小的貧民區——西區(即作品名中的 West Side)。原來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在該劇中由上層沙龍中的人物變成了普通下層的人物——托尼(Tony)和瑪麗亞(Maria)。該劇有三個主題——城市暴力、青少年犯罪,然後才是被家族仇恨毀滅的愛情。伯恩斯坦為這部作品編成過一部《交響舞曲》,由全劇選出八段音樂並連續演奏,劇中音樂混和了舞蹈節奏、爵士風格、輕快的百老匯抒情方式以及交響曲的豐富內涵。《西城故事》超越了音樂劇既有的規範,卻無意涉足歌劇領域。(整理自CATS樂友發佈的《伯恩斯坦指揮伯恩斯坦作品集》)
本唱片為拉貝克姐妹和古爾圖(Trilok Gurtu)等爵士樂手合作的雙鋼琴與打擊樂交響改編版(arr. Irwin Kostal)。

image

梅西安《阿門的幻想》(雙鋼琴)
Messiaen: Visions De L'amen, Etc
版本:ERATO
地區:France
發行時間:1993年
作曲:Olivier Messiaen
雙鋼琴演奏:Katia & Marielle Labeque
樂團:Orchestre Phiharmonique de L』O.R.T.F. (Dir. Marius Constant)
錄音:Paris, 12/1969 (t.1-7), 3/1971 (t.8-9)
CD編號:D 110415

簡介:

奧利維埃·梅西安 現代法國著名作曲家,管風琴家,教師。二十世紀作曲家中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雖然不屬於任何作曲流派,但他的作品和創作手法以及教學對同時代和年輕的一代作曲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二十世紀音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梅西安為雙鋼琴而作的《阿門的幻想》,作於1943年,呈獻給洛裡奧,於1943年5月10日由他自己和洛裡奧首演。關於此曲標題,梅西安註釋:「阿門有4種不同的含義:阿門,要這樣就這樣,創造主的行為;阿門,我服從我接受,願能成全您的意志;阿門,您賦予,如我奉獻您以全身,應如此的欲求;阿門,正如此,一切所確定的都在天國之中完成了。」包括7曲:1.創造的阿門,「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世紀》)第一鋼琴奏鐘聲的持續音,第二鋼琴奏創造的主題。2.星星,有環雲的星星的阿門。第二鋼琴獨奏作為行星的主題。3.耶穌的苦悶的阿門,「耶穌憂愁起來,極其難過就說,『我的父,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唱,就願成全你的意志。』」
《馬太福音》共包括3個主題:1天主懲罰耶穌擔負這人世之罪,2耶穌對天主的禱告,3耶穌的悲傷。4.願望的阿門,包括兩種願望的主題,一描寫恍惚之境,那是對深深的溫柔的憧憬;二描寫熱情,肉體熾熱之愛所引誘的靈魂的慾望。兩個主題交替出現。5.天使、聖人、鳥聲的阿門。曲首奏天使與聖人之歌,之後,夜鶯、喜鵲的鳴聲交替、混雜著出現。6.審判的阿門,處處都感覺到鐘聲。7.成就的阿門。成就就是天國,是環繞第一曲鐘聲與創造主題的頌歌。

1967年,59歲的法國作曲家梅西安到巴黎音樂學院,意外聽到有人彈奏他30年前寫的作品《阿門幻想》。他很好奇,一路順著琴聲找到那扇門。「當時,我們正在裡面練琴,門忽然開了個縫,是梅西安!」卡蒂亞·拉貝克(Katia Labeque)回憶道,「我們激動極了,梅西安示意我們繼續彈下去。等我們彈完,他說,『我的這部作品交給你們來錄吧』。」就這樣,17歲的卡蒂亞·拉貝克與15歲的妹妹瑪麗亞·拉貝克(Marielle Labeque)在梅西安的提攜下,錄製了她們生平第一張唱片。

從那時起,這對姐妹的名字「拉貝克」,開始在世界樂壇上綻放光彩。今天,人們說起雙鋼琴領域的最具影響力的人物,除了德國的康塔爾斯基兄弟(Aloys & Alphonse Kontarsky),便是法國的拉貝克姐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w0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