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布拉姆斯 Brahms
1833-1897 德國作曲家

簡介

1833年 在漢堡的貧民區出生,父親是歌劇院的低音大提琴手。
1839年 布拉姆斯自幼就從父親那兒學得一手好小提琴,並能把隨時聽到的曲譜寫下。
1840年 跟隨尤塞爾學習鋼琴。尤塞爾賞識他的才能,熱心教導。
1843年 尤塞爾把他推薦給自己的老師麥克斯臣,真正開始精深的音樂學習。
1846年 家貧退學。由於家境貧窮,在餐廳酒館演奏賺錢,幫助家計。
1848年 在漢堡首次舉行鋼琴演奏會。
1850年 結識匈牙利小提琴家雷曼尼,初步認識吉卜賽音樂。
1853年 在威瑪認識李斯特,並到杜塞道夫拜訪舒曼,成為好友。舒曼非常賞識他的才能,在雜誌上撰文介紹。
1855年 秋天,和一缰好友結伴各地演奏旅行,聲譽更隆。
1856年 舒曼因病去世,布拉姆斯偕同舒曼夫人,姊姊愛麗莎到瑞士演奏旅行。
1857年 擔任第特莫爾德宮廷音樂家。
1862年 到維也納擔任音樂學院指揮,從此定居在維也納。
1868年 演奏《安魂彌撒曲》。慶祝維也納的法柏夫人喜獲麟兒,譜寫《搖籃曲》。
1869年 1852年著手譜寫的《匈牙利舞曲》出版。
1876年 完成《第一交響曲》,首次公開演奏。
1878年 到德國、芬蘭、義大利各地旅行演奏,完成《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1897年 在維也納逝世。享年六十三歲。葬於維也納中央墓地,靠近貝多芬的墳墓。

幾句話 布拉姆斯生於鋼琴演奏家薈萃的年代,李斯特、蕭邦、華格納都是當時活躍的音樂家。布拉姆斯的首篇交響曲就是傑作,但花了很長時間才完成。他斷斷續續花了足足二十年。但當時評論認為,他是模仿貝多芬處理交響曲的形式。總言之,19世紀的布拉姆斯所處的地位,和18世紀的巴赫相似,正好都是潮流發展的末流。布拉姆斯是古典學派中,最後一位傑出的音樂家。和李斯特、華格納相比,他的音樂顯然較為傳統,保守卻不失穩健。

小時候 他的少年生涯實在難以形容。一位出色卓越的作曲家,竟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成長,實在難以令人置信。他爸爸是一位音樂家,在軍中樂隊擔任號角手,也在漢堡海濱區的各處酒館、舞場拉低音提琴。他們一家人在艱辛、惡劣和極度貧困的環境下生活。約翰尼斯.布拉姆斯兄妹共有三人,他排最小,1833年在漢堡的貧民區出生。他在佈滿彎曲窄巷,房屋破舊的村落長大,一個佈滿煙塵、疾病以及罪惡的地方。幸好,他進入了一間好學校,得以在七歲時開始學習鋼琴。
正如莫扎特和舒伯特一樣,布拉姆斯也是憑直覺了解音樂及其運行規則,他的才能是天生的。正式來說,布拉姆斯只受業於麥克斯臣這位老師,離開老師之後,他就靠自學提高自己的水平。他學習出色,到了十三歲,心智稍為成熟時,便立刻替人補習音樂,賺取低微收入。

少年期 十三歲時,他已在海濱區爸爸工作的酒館裡彈鋼琴。在這些低俗的酒館工作,令他經常夜睡,又多飲酒。酒館容許他隨意飲酒,以應酬光顧的客人,包括一些說話尖酸刻薄的客人,有時甚至要應付扯皮條和惹事生非的流氓。後來他轉聘入劇院樂隊,負責舞蹈韻律安排。又以筆名為本地出版社作曲,通常是供會客室播放的樂曲。工作雖然艱辛,但對於創作而言,卻有好處。因這些經驗是無價的,而且他也極需收入以應付家庭開支。音樂是他的職業,他以此為生。

機會 布拉姆斯在漢堡長大,生活貧困,父親是個職業樂師,他帶領布拉姆斯以音樂謀生。布拉姆斯的父母是對年老夫婦,妻子比丈夫年長17年。父母最後離異,但他的童年還是快樂的。他的音樂天分很早便被一位美國樂團經理留意到,樂團經理提議他往美國發展。父親於是變賣母親的商店,籌備經費。布拉姆斯的鋼琴老師擔心他的天份會被糟蹋,因而極力反對。為留他在德國,當時漢堡最優秀的音樂老師麥克斯臣願提供免費指導。布拉姆斯遂放棄美國之旅,留在德國發展他的音樂潛質。

貝多芬的影子 布拉姆斯既是一位古典派,又是一位浪漫派的作曲家。有人認為他早年的作品模仿貝多芬,這點可能正確,不過這段日子並不長。但後來他又被扣上了模仿舒曼的帽子。「在維也納,有些混蛋把我當作貝多芬第二。」他經常以痛苦神態表達不滿,表達將他與貝多芬比較的不滿。但他仍然不斷被人稱為「貝多芬第二」。公眾熱切期待布拉姆斯的第一部交響曲面世。交響曲,也就是貝多芬最擅長的創作形式。
首次演奏後,作品即被稱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他不能接受這評論,性情變得越來越暴躁。這兩位偉大的作曲家,確有很多相同之處。他們都是矮個子,身高不足五呎,而且都是獨身的。再者,兩人都以暴躁出名,大家都不擅交際。他跟貝多芬一樣,年紀越大,也就越不修邊幅,脾氣也越暴躁。曾有次,布拉姆斯離開舞會時,這樣說:「假如有人未被我唾罵,我便向你們每一個人道歉…」

大師級 布拉姆斯既是古典派亦是浪漫派作曲家,他活躍於浪漫派的全盛時期。他雖然運用古典形式,但為表達自己的意念,會加以變化拓闊樂曲寬度。在奏鳴曲樂章裡,他將一般兩個主旋律加到三個或四個。這種變化表現出的寬度和自由,迄今仍未有後來者。而他的作品亦成為德國音樂進化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布拉姆斯一生未停作曲,1868年演奏《安魂彌撒曲》之後,他備受讚譽而成為音樂大師。除了布拉姆斯,沒有其他作曲家在生時受到如此讚譽。他的作品包括鋼琴樂曲、室內樂、弦樂四重奏和鋼琴四重奏,其中小提琴協奏曲部份的完美表現,充分顯示出布拉姆斯在詩歌以及結構方面的創作天份。他是一位特別擅長交響樂的作曲家,他一共寫了三百八十首樂曲。此外,布拉姆斯也是一位超卓的鋼琴家。他早期的鋼琴作品表現粗獷管弦樂的質素,而之後的作品就較富心思和抒情。步入中年,人生觀較成熟,在韓德爾和帕格尼尼的主旋律基礎上,他編寫兩組變奏曲。運用複調將鋼琴演奏技術,帶至前所未見的高超境界。這兩組變奏曲成為他的鋼琴樂曲的主要作品。當這作品一出現,光芒遮蓋了他原為匈牙利舞蹈編寫的四段鋼琴獨奏和二重奏。布拉姆斯公開否認他是這些旋律的作者,但有些部份的確是他的創作。這些迷人的旋律,充滿吉卜賽色彩。

批評 談到布拉姆斯在十九世紀音樂界所擔當的角色,他是宏偉古典傳統的發揚者,而不是如舒曼所言,一位新鮮、激烈路線的創造者。華格納和李斯特才是發掘新路線的音樂家,他們才是音樂界的冒險家。有人抨擊他的作品過於理性化,只適用於初學者。當時還有一些世俗成見…「音樂是迷人的,但布拉姆斯的則例外。」但布拉姆斯為人倔強,並不理會這些評語。(你當然不能討所有人的歡心。)

財富 作品帶給他財富,而出版商森比洛克對業務的精明處理,穩固了布拉姆斯的財務狀況。雖然有人認為作曲家和出版商是世仇,但他倆的關係,顯然十分合拍。

感情布拉姆斯雖然曾有幾個女朋友,但他終生未婚。即使關係密切,但都到此為止。傳聞他和舒曼的妻子有一段情,但其實並無根據,縱使他對她非常傾慕。布拉姆斯最初只是編寫鋼琴舞曲,後來才寫管弦樂曲。舞曲歡欣的氣氛可能反映作曲家的愉快心情。布拉姆斯跟舒曼及他妻子克麗拉結成好友。舒曼去世後,克麗拉成為布拉姆斯的密友和支持者。清新明快的舞曲音樂透露了布拉姆斯喜愛戶外生活的性格。他特別喜愛森林,對它有種神秘感情。他這樣對學生說:「如果你想進步…一定要繼續走入森林。」

與音樂家關係
起初,布拉姆斯與李斯特和華格納兩人似乎互相了解,關係不錯。但是布拉姆斯慢慢滋生出藐視他們音樂的情緒,嫌其流於晦澀和過分講究技巧。所以很不幸,華格納與他展開罵戰。初時大家本是互相尊重,華格納說:「布拉姆斯為我作變奏曲…他很認真…作品真不錯。」不幸,布拉姆斯公開攻擊「新德國派」作曲家,犯了大錯。華格納擅於宣傳,即時回應。以嘲諷態度開始漫長的反擊,「每個作曲家都會盡力寫作樂曲,但布拉姆斯就…當一個人冀望作出超逾能力的樂曲時,就會萌生壞念頭。」
由於布拉姆斯不修邊幅、態度無禮,遂成為公眾批評的焦點。柴可夫斯基說:「我演奏過無賴布拉姆斯的音樂…正一白痴。」

保守 他為人極保守,特別在政治方面,這對藝術家來說是少有的。他視俾斯麥為偶像,德國的勝利令他非常雀躍。經過連串軍事行動,俾斯麥將德國獨立各省成功統一。然後,俾斯麥向法國施加壓力,並策劃法國與普魯士戰事。布拉姆斯決定加入軍隊,為自己擁護的皇帝而戰:「我決定以志願軍名義參軍…可以跟父親一起並肩作戰。」但在他加入軍隊前,普魯士已經戰勝了。法國戰敗使國家受到嚴重破壞,蒙羞的戰事誘發了法國的內戰。巴黎的街道成了共產黨和政府對抗的戰場。那年1871年,被稱為「可怕的一年」。像所有內戰一樣,雙方都作出野蠻殘暴的罪行,美麗的巴黎城市大受破壞。流血和破壞遠遠超過1789年大革命所發生的一切。布拉姆斯認為勝利即光榮,他在俾斯麥畫像上鑲上桂冠葉作裝飾。

忠誠 儘管布拉姆斯為人粗野暴躁,但卻是個可信賴的忠誠朋友。他發掘毫不認識的捷克音樂天才德沃夏克,把他栽培成材。他只用眼看了一篇德沃夏克的作品,就認定他是個天才。他堅持德沃夏克應得政府獎學金。兩人成為好友,他並利用影響力,幫助德沃夏克事業晉升。
布拉姆斯這樣讚賞德沃夏克:「我真有些妒忌他…那些意念就在他腦海內很自然地浮現。」
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可能是布拉姆斯激勵他而寫成。這些舞曲毫無疑問帶有布拉姆斯華麗動人的舞曲形式。

時代背景 雖然布拉姆斯並不在乎,但他確被批評為缺乏創意。在維多利亞時期,其他領域的革新者亦受同樣的批評。即使是達爾文,他的物兢天擇進化論,也受類似的批評。當布拉姆斯寫作協奏曲時,達爾文也在鑽研他的理論。達爾文是一個全身投入的科學家,他曾花五年時間在皇家海軍艦艇「獵犬號」上研究博物學。在悠長的航海生涯裡,獨自在加拉帕果斯群島上,研究那些與大陸分隔的動物。他細心觀察動物特性,提出結論:牠們是由其他生物進化而成。他的論調首先刊載於1858年出版的【自然選擇論】一書。1871年他的著作【人類的祖先】面世時,引起眾怒。達爾文證據確鑿地證明了,人類是由人猿進化而來。達爾文最終向【舊約全書】挑戰,人類由神創造的說法。這些理論即是挑戰教會當局的權威,直接觸動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基礎。雖受到誹謗,干擾與及律法威脅,達爾文仍然堅持理念。布拉姆斯也以相同的堅忍精神,面對來自新德國學派的各種批評。

成就 布拉姆斯在生時備受讚揚,對作曲家而言,這是很少有的。在歐洲,他到處受歡迎,特別是在遷居的維也納,款待他的宴會從不匱乏。布拉姆斯認為維也納是音樂家的聖城,他被這城市迷住了。他於1862年正式在此定居,住在卡斯加西街四號。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海頓、蕭邦、史特勞斯與及布拉姆斯都曾在這城市居住和工作過。維也納的氣氛快樂,環境美麗,市民親切和活潑。這些元素都有助於藝術家發掘靈感,即使有些不為其他地方接受的作品,在這裡也會備受讚賞。「回想在家鄉漢堡時…我的名字不為人所熟悉。」
在維也納就不同了,他獲委任為維也納管弦樂團總監。以他的性格,他只會接受能予他全面藝術自由的工作。這位怪脾氣總監的一項新政策,就是把「新德國派」音樂排斥在外。

貢獻 他一生獻身音樂,於1897年在維也納逝世,除此之外,有關他的記載就難以找到了。
布拉姆斯的作品,雖然對後世的音樂發展影響不大。但他的眾多作品在世界各地經常演出,大受觀眾欣賞,足證他的偉大貢獻。無可置疑,世界音樂名家中,他肯定佔一席位。

「四大」「樂器之后」小提琴,自始就在西方的管弦樂團中獨佔「領奏」的尊寵地位。在歷史上也曾有無數的偉大作曲家為它寫過協奏曲:「音樂之父」巴赫、「協奏曲之王」韋華第、「罕世天才」莫扎特、「交響曲之父」海頓。而貝多芬、孟德爾遜、柴可夫斯基、布拉姆斯四人各自所作的小提琴協奏曲,特別被抬高身價而封為「四大」(Big Four)。有趣的是,「四大」的作曲家都是鋼琴出身,而非「專業」的小提琴家。而他們之間最不同的,可能是各自風格的展現,與「協奏曲」觀念的表達。

貝多芬的莊嚴尊貴,當然完全不同於柴可夫斯基的幽怨纏綿,孟德爾遜的清新脫俗,也與布拉姆斯的深沈激情截然有異。而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最獨特的,可能是在他協奏曲的創作理念上。
保路(Bulow)曾說:「布魯赫是『為』小提琴而寫協奏曲;布拉姆斯則是『對抗』小提琴而寫協奏曲。」故伯曼(B. Huberman)修正保路的意見說:「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是為小提琴能『對抗』管弦樂而作,而後來小提琴贏了。」

作品

《第一交響曲》
《第一交響曲》是布拉姆斯四十三歲時的作品,一八七六年舉行初演。此曲結構極富變化,對於己經習慣貝多芬交響樂形式的人,或許在剛開始時會感到稍微的困難。這首曲子別名又叫《第十交響曲》。意味著緊接於貝多芬「第九」之後的名曲。而且,第四樂章中因為出現了類似「第九」的旋律,所以才有此一別稱。
這首《第一交響曲》是布拉姆斯再三推敲之後,才產生的作品。比較貝多芬,使用更多的管弦樂法。之後,他不再作這類曲子,僅留下了二首優美的交響樂曲。這首《第一交響曲》旋律優美,令人想隨口啍唱。音樂的美,在此曲中毫不吝嗇的展現出來。欣賞這首曲,好像勇氣百倍般,令自己更加活躍。
布拉姆斯的作品,率直就如明燈般,令人振奮,遠離污穢、邪惡之地。因此,若喜歡上這首曲子的話,就會覺得能與其匹敵的音樂很少。這首曲子,可說集布拉姆斯音樂理念之大成。

《匈牙利舞曲》
《匈牙利舞曲》是布拉姆斯的鋼琴作品。野性強力的旋律,中間夾著緊張的曲調反覆彈奏,是一種三部形式的樂曲。其中以第五號最為有名,後來亦曾改編為管弦樂曲。

《帕格尼尼主旋律》

之變奏曲特別演奏者在《帕格尼尼主旋律》之變奏曲,這段罕有珍貴的俄羅斯檔案裡,我們得以窺視當時的音樂面貌。演奏者杰利斯 (Emil Gilels) 是本世紀一位舉世聞名的鋼琴演奏天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w0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