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專輯介紹:

在動漫世界日益壯大的魔法師隊伍中,恐怕還沒有哪一位魔法師的知名度能高過今天出場的這位。

1940年11月13日,在迪斯尼隆重推出的音樂動畫電影《幻想曲》裡,美國著名指揮大師斯托科夫斯基在費城交響樂團前伏下身來與米老鼠握手致意,讓全世界認識了頑皮可愛的米老鼠,也讓觀眾領略到了法國作曲家杜卡斯的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的迷人魅力。

《魔法師的弟子》的音樂靈感來自歌德的童話詩篇,它以管絃樂詼諧曲的形式,在古典音樂嚴謹的架構下,引入風趣幽默的元素,天真可愛,充滿魔力。伴隨著美妙的音樂,米老鼠,這位動畫世界首屈一指的大明星,有板有眼地表演著,把人們帶入了一個奇異的魔法世界。

米老鼠扮演的是一個剛學了點兒三腳貓功夫的小小魔法師,他仍然是一付智商不高卻天真爛漫的可愛面孔,仍然對一切充滿好奇、喜愛冒險。
米老鼠的師傅是一位法術高明的魔法大師,他有一把神奇的掃帚,在師傅的魔咒下,掃帚會變成人形,幫忙做許多家務。米老鼠趁師傅不在,偷了師傅的魔法帽,學著師傅的樣子施起魔咒,命令掃把替他去把水缸灌滿水。
掃帚真地變成了人形,在米老鼠的誘導下打起水來,而且越乾越起勁。米老鼠得意極了。他讓自己舒舒服服地倚在師傅的大椅子裡指揮著掃帚人一桶一桶不停地打水,不知不覺竟打起盹來。
在睡夢中,米老鼠繼續施展著魔咒,他夢見自己已經修煉成了一個偉大的魔法師,正對著星辰雲朵不斷發號施令。
我們不能不驚歎迪斯尼的藝術家們的才華,是他們第一次使動畫畫面與古典音樂、動畫人物和音符節拍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
《幻想曲》是迪斯尼最具藝術性的一部作品,也是迪斯尼到目前為止重映次數最多的一部經典動畫片,它還是電影史上最早的立體聲電影,當年,沃特.迪斯尼對這部影片的宣傳重點就是標榜它是一部可以「聽」動畫、「看」古典音樂的作品。
從對少年兒童甚至成年人的古典音樂普及教育角度上來看,動畫片《幻想曲》所起的作用無疑是積極巨大的,但世界音樂界和歐洲電影評論界卻站在維護古典音樂內涵的神聖與純潔的立場上,批評《幻想曲》圖解音樂、簡化古典音樂的內涵,是「大逆不道」的。
米老鼠被淹過膝蓋的大水驚醒,他發現,掃帚人仍然永無休止地往早已灌滿的水缸裡倒著水,整個屋子已經成了水的世界。
水越積越多,米老鼠不知道解咒的咒語,情急之下,抓起斧頭往掃把身上一陣猛砍。在一聲和弦後,全曲頓失力量,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沒多久,所有的小碎屑都漸漸甦醒過來,掃帚居然分身了,變成了一個個小掃帚,全都更奮力地打起水來。小提琴、低音管、倍低音管、豎笛爭相吹出主題,法國號、短號也來湊熱鬧,音樂達到前所未有的張力。水越積越多,米老鼠知道自己闖了大禍,慌亂極了。
在米老鼠的出色表演下,《魔法師的弟子》成為《幻想曲》中最討人喜愛的篇章,米老鼠那身穿紅袍子的小魔法師的造型更是成為60多年來迪斯尼最著名的代表性標記之一。
1940年,指揮家斯托科夫斯基和製片人迪斯尼由於他們在《幻想曲》音樂創意與製作方面豐富的想像力以及錄音技術方面的突破性成績分別榮獲了奧斯卡特別榮譽獎;1998年,《幻想曲》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20世紀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2000年,迪斯尼推出了全新版本的"幻想曲2000",用更加精彩的動畫和音樂使人們快樂地跨入新千年,而延續並珍藏保留下來的,仍然是米老鼠扮演的這個滑稽可愛的小小魔法師。
米老鼠的師傅終於出現,沉重的銅管樂器中,魔法大師解除魔咒,樂曲回到與序曲相同的緩慢拍子,水勢嘎然而止。
與其他的眾多魔法師相比,米老鼠這個小小魔法師的故事不免顯得有些單薄,米老鼠就像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一個平凡普通不起眼的小孩子,他的全部使命就是令人們開心,使觀眾發笑。然而,正是這個頑皮淘氣、不自量力,粗心急躁、蹩腳惹禍、滿臉稚氣的小小魔法師,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以自己那雖不完美卻純真可愛的獨特性格,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給人們一種純粹而又簡單的快樂。

指揮家介紹:

列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美籍英國指揮家。在牛津大學皇后學院畢業後,入倫敦音樂學院。1905年去美國,曾在教堂任管風琴手兼合唱指揮。1908年在辛辛那提交響樂團任音樂指導。1912年,應聘為費城交響樂團任音樂指揮,將該團訓練成為以音響絢爛華麗、效果豐富多采而著稱的樂隊。組織過全美青年交響樂團、紐約市交響樂團和美國交響樂團。他從1917年開始錄製唱片,1929年開始作廣播演出,後來又在電影裡演出,1940年為迪斯尼的《幻想曲》(Fantasia)音樂指揮,該片將音樂和動畫結合在一起。並作有巴赫、德彪西等作品的樂隊改編曲。為了掌握錄音技巧,還專門到柏林去學習。1973年回到倫敦,九十歲的他還在繼續從事唱片錄音。 斯托科夫斯基的指揮風格豪華壯麗,對比強烈,充分發揮了樂隊的表現力。他是一位不拘一格、勇於革新的指揮家。他在費城交響樂團任職期間,曾提出過一系列改進措施,對樂隊的排列進行了多次試驗,最後打破了傳統樂隊的排列方法,把全部小提琴手都排列在右邊。直到今天,有許多樂隊還沿用他那獨特的排列方法。他指揮時特別強調指揮者與演奏者之間的內心交流。他認為如果沒有內心交流,指揮者就只不過是一個擊拍者而已。他對新鮮事物很敏感,他向美國人民介紹了許多現代作曲家的作品。他不僅是美國指揮藝術發展史上的偉人,而且在世界指揮藝術史上同樣佔有重要地位。

 

image

image

專輯曲目:

Disc 1
1.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作曲:Johann Sebastian Bach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2. The Nutcracker Suite Op.71A: 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
作曲: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3. The Nutcracker Suite Op.71A: Chinese Dance
作曲: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4. The Nutcracker Suite Op.71A: Dance Of The Reed Flutes
作曲: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5. The Nutcracker Suite Op.71A: Arabian Dance
作曲: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6. The Nutcracker Suite Op.71A: Russian Dance
作曲: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7. The Nutcracker Suite Op.71A: Waltz Of The Flowers
作曲: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8. 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作曲:Paul [composer] Dukas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9. Rite Of Spring
作曲:Igor Stravinsky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Disc 2
1. Symphony No.6 ('Pastoral') Op.68: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作曲: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2. Symphony No.6 ('Pastoral') Op.68: II. Andante Molto Mosso
作曲: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3. Symphony No.6 ('Pastoral') Op.68: III. Allegro/IV. Allegro/V. Allegretto
作曲: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4. Dance Of The Hours (From The Opera 'La Gioconda')
作曲:Amilcare Ponchielli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5. A Night On Bald Mountain
作曲:Modest Mussorgsky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6. Ave Maria Op.52 No.6
作曲:Franz Schubert
演奏: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揮:Leopold Stokowsk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w0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